虎林米业使用稻壳发电出产复合肥 旧日稻壳废物 循环变资源
产品详情
东北网11月30日电 题:虎林米业使用稻壳发电出产复合肥 旧日稻壳废物循环变资源
从前,绿色水稻作为主打,火了一批制米企业,稻草、稻壳、稻糠这些废物,形成“黄色污染”。“前门出米,后门排污”,是制米职业的“疑难症”。
现在,虎林人守着“粮山”,依然克勤克俭,改造“废物”身份,完成由“污染”向“资源”的腾跃。
绿色水稻年产量达125万吨,随之而生的是11.25万吨稻糠、25万吨稻壳、125万吨稻草。虎林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要想有效地保护环境,有必要把注意力从“结尾管理”扩展到“源头消化”。市里对“链接”型的企业要点帮扶,使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之间中循环,使得米业加工由曩昔的“环保老病号”,摇身变为生态演示工业。
清河泉米业有限公司,“食欲”特别大。自己的稻米出产线吐出的“废物”不够吃,还要吃别家“吃不动”的。市环保局为污染物找“店主”,嫁接补链,其他制米企业自己不能消化的“废物”,都往这儿送。每年“吞”进10000吨米糠,榨出1000吨米糠油,为企业盈余30万元。稻米出产线“吐”出的稻壳,又被自己的发电厂“吃”掉,每年可节省电费50万元,发电吐出的稻壳灰再被“吃”掉,“挤”出万吨水稻专用复合肥。“吃”废物的清河泉米业尝到甜头,自动承当了供给“废物”企业的运送费用。
纷繁仿效清河泉,在虎林,许多制米企业自动串起“食物链”,彼此使用废弃物作为自己的质料,既节省了资源,又把污染物消化在工艺流程中,促进稻米加工业从资源型向归纳型改变,完成“绿色制作”。
曩昔,一些企业对环境保护“口惠而实不至”。现在,一种最大化使用资源的理念正在被企业所承受,米业掀起的“循环链”热潮,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开展形式,正逐渐替代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开展形式,使出产的悉数进程完成“零废料、零排放”。绿都集团,国家级农业工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具有10家制米企业,专门出产开发出售绿色食品,尽管财大气粗,但也在能量的梯级使用上打起了细算盘。上一年,企业使用稻壳,新上两座发电站,稻壳成了“香饽饽”,现在企业又想“扩胃”,要再上10座发电站,年可处理稻壳11万吨,发电量2200万千瓦时,完成赢利1528万元。
现在,虎林正积极探索将各类“废物”循环成可以再次使用的“资源”。环境污染削减的一起,是工作空间的扩展,现在,全市“废物工作”给近1000人“造”出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