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绿色发展 打造宜居沃土

产品详情

  处于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的通河县,素有“长寿之乡”“参王故里”“生态稻米之乡”“榛子王国”等美誉。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这里山清水秀、地绿天蓝、开放包容、生机勃勃、转型发展、蕴含商机。

  近年来,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基地,低碳工业园区,山水旅游胜地,幸福宜居家园”的发展理念,通河县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引擎、以招商引资为支撑,全面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让“冰天雪地、绿水青山”,逐渐释放“金山银山”效能。

  通河县地处北纬45°优质农产品黄金带,森林覆盖率74.6%,“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湿地和草原”的特有资源禀赋,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几年,通河县以绿色有机水稻种植为代表的绿色农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160万亩水稻实现全域绿色种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河大米”品牌价值达300亿元。

  万顷良田翻碧浪,千山沃土沐斜阳。在有机生态稻田“套种养”模式方面,通河县形成了“金字招牌”,鸭稻、蟹稻、鱼稻、小龙虾稻遍地开花。一块水田,两份收入,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种植全部实现了“六统一”即:统一购种,统一用肥,统一种植,统一用机具,统一成立品牌,统一销售。据此,通河县获批国家级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园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水稻生产基地。

  在稻米深加工方面,通河县双利米业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省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称号,160万亩通河大米全产业链发展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新生产线精细加工,通河大米卖到全国12个省60多个城市,成为一张闪亮的地域“金名片”。

  与生态水稻同步推进的,是依托富集的山水资源,做强大果榛子产业,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基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河县是国家大榛子产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果榛子已规模种植,以大榛子为代表的坚果集散地正加快建设,并将借力乘势,持续壮大榛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叫响大榛子的区域知名品牌。

  榛子树下养殖溜达鸡、林下猪,林间套种药材受到农户的青睐。通过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品牌化运营、产业化发展,通河县特色农、林、牧产业通过大果榛子进一步“盘活”,建成可50年持续提现的“绿色银行”,形成了县域经济支柱产业。

  在通河县经济开发区,生活垃圾、秸秆稻壳,经处理变成热、电、气能源或餐具;现代化的发酵工艺制成腐熟菌剂,“略施一剂”就能让秸秆腐熟全量还田,增厚黑土层;采用纯天然稻壳淀粉合成方法,制成纤维新材料,首创稻壳纤维系列新产品出口海外;就连建筑垃圾燃烧后的炉渣,也都加工成步道砖,重新用于城市建设……一系列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新产业,成为通河县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生动诠释。

  在通河县工业园区内,谷润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机声隆隆,工人忙碌。每天30吨秸秆腐熟剂在这里“出炉”,提前为秋翻和明年的春耕生产做准备。来自于专利技术支撑的秸秆腐熟剂,在实验室内,经过技术人员接菌培养、机械摇匀、充分生长,最终投入灌装车间扩繁。再经甩干、晾晒、筛选等多道工序形成成品,助力通河生态稻增产增效,为土壤提高有机质,每亩地节省肥料成本25元,肥力可持续到第三年。

  为助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通河县在全县8个乡镇建设秸秆收储运中心点,通过实施秸秆收储、稻壳发电、稻草板材、秸秆燃气、秸秆有机肥等循环经济项目,彰显了循环利用、低碳环保、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综合功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协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时,通河县将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作为主线,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辅以北药加工和新型材料加工业,引驻企业48家,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稳步推进。

  通河依山滨水,禀赋天成。春赏漫山杜鹃,夏有避暑漂流,秋品五花山色,严冬赏冰乐雪,是一年四时全季之景。“十四五”开局,通河被纳入黑龙江省7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的哈尔滨、方正(通河)、依兰(汤原)、佳木斯、同江、抚远旅游带,这为通河打造“山水田园秀,幸福宜居城”提供了发展契机。

  通河县拥有铧子山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和森工清河林区旅游景区两大国家AAAA级景区,通河县将推动县域与林业森工系统的资源融合,凸显乡村游特色,打造全季全域旅游品牌。

  在发展休闲度假游方面,岔林河漂流、二龙潭国家湿地公园、大通河垂钓、乌龙国际狩猎场、铧子山滑雪场等生态景区,同样独具魅力。

  为吸引游客纵深游,通河县近年来推出铧子山登山-岔林河漂流-二龙潭观光-清河原始森林探险精品线路,提升了自驾、康养、避暑休闲等特色旅游层级。

  大力推进旅游规划全域化、旅游服务产品全域化、服务体系全域化、旅游要素全域化,通河县完善交通设施配套,各景区之间道路相连,与清河风景区一体互动,带动周边景点,形成“银线串珠”全域旅游格局。

  为突出乡村旅游特色,通河县把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推进建设铧子山休闲康养小镇、富林森林旅游小镇、寒地玫瑰观光园等特色村屯和乡村旅游项目。其中被选入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青山村,依托岔林河漂流,20户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和农家乐,户均增收2万元。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通河县将乡村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先后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最佳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哈尔滨市十佳景区等殊荣。

  近年来,通河县大力推进森林城市、亲水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加快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美丽城乡提档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幸福怡然的通河名片。

  坚持前瞻规划、品质建设、精细管理、创新经营“四位一体”城市发展理念,通河县积极地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增添城市魅力和承载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2021年,通河县投资850万元在城区4个公园广场建设了4条健身步道,总面积18000平方米。对通河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家园,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发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作用,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德美通河”为引领,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使乡风文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通河县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标兵县”,桦树村入选“全国首批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建设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风文明现场会在通河县成功召开。

  实施美丽乡村拓展工程。推进通河镇等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建设,截至目前,通河县国家级和省级生态镇、生态村分别达2个、6个和75个,国家重点镇、省级百强镇示范镇、风情小镇和精品村总数达10个,桦树村、建设村等20余个村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跨越江桥进入通河县,第一片映入眼帘的楼群就是通河人才公寓,通河县拿出全城最好的地块建人才公寓,打造了县域“人才地标”,“筑巢引凤”招才引智。公寓里住着国内最大榛子深加工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住着掌握先进秸秆腐熟技术的留美归国“大咖”,住着能将稻壳变身餐具、玩具的“掌门人”等130余位专家、博士。

  如今的通河已不是母亲河畔的一块寒地黑土、资源沃土,驶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快车道的通河县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正朝着创业热土、安居乐土目标奋力迈进。

  2020年,通河县地区生产总值89.2亿元,同比增长3.1%,哈市九县(市)排名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亿元;税收收入952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2%,九县(市)排名第4位。2021年1-4月,通河县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929万元,同比增长50.1%,哈市九县(市)排名第4位;1-4月各项指标综合排名全市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