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浏阳推进农业农村节能降碳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产品详情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废弃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无论是秸秆还是畜禽粪污,只要处理得当,均能“变废为宝”。

  浏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目前全市已形成粮食、蔬菜、水果、油菜、烤烟、茶叶、药材、畜禽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其中,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121.7万亩,出栏生猪132万头。近年来,我市持续有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探索畜禽粪污资源集约化利用,先后入选全省首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县(市)、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农村,稻壳、秸秆等曾被视为农业固体废弃物。如今,通过科技手段,它们正变成环保的新肥料、新能源、新燃料,成了抢手货。

  淳口镇杨柳村,湖南省湘晖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实验田基地里绿意葱茏,播种栽培的农作物茁壮生长。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的高科技农业企业,主要利用秸秆、稻壳生产有机肥和育苗基质,综合利用秸秆、中药材渣、园林废弃物等,构筑了从回收、环保处置到循环利用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和有机材料浪费现象。

  而在几公里外的谢家村,浏阳市双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棚内,用秸秆铺的菌床下,一朵朵赤松茸早已破草而出,长势喜人。不远处的生产车间内,一捆捆经过机器加工后的方形秸秆堆积如山,这些便是用来栽培赤松茸和草菇的“土壤”。

  “干、湿秸秆通过机械回收整理后,经过灭菌发酵,便可培植蘑菇。”该企业负责人黄红波总结出了一套秸秆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收获后的菇渣还可作为有机肥使用,改良土壤,秸秆也可做成秸秆饲料和有机肥料。

  抓好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发展绿色农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浏阳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建成乡镇秸秆收储运站13个,村级秸秆收储网点39个,并培育了一批高附加值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建成万吨级利用秸秆加工肥料、基料企业2家,加工花炮基座企业2家,加工成养饲料企业1家,种植蘑菇企业1家。

  目前,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26%,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储运体系,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在普迹镇,养猪场的粪便经过厌氧发酵处理,检测合格后用罐车就近输送至田间,这种“猪—有机肥—菜”的模式既解决了养殖粪污处理难题,也推进了化肥减量。

  浏阳是传统生猪养殖大县,2022年出栏生猪132万头。然而,畜禽粪污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同时种植业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农产品品质受到影响。

  如何破解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这道生态难题?自2021年入选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以来,浏阳在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畜禽粪污资源集约化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普迹镇是长株潭地区重要的“菜篮子”,也是生猪养殖大镇。浏阳普迹蓝碧农林废物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是浏阳培育的6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服务主体之一,公司从养猪场开始,将经过处理的粪污还田到种植基地。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引导下,公司购买了4台吸污车,建设了20个消纳池,一年可处理粪污十万余吨。

  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我市大力培育第三方服务主体,采用“全环节服务模式”,对接养殖场户1265家,联系种植消纳基地2302个。同时,浏阳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于去年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三端联动,多方共管”,即监管端、用户端和物联感知端信息联动,供肥方、转运方、消纳方以及监管方分级管理,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今年5月末,全市共培育粪肥还田第三方服务主体6家,配备收集运输车辆80台,累计实现粪肥还田53.56万吨,覆盖作物面积17.89万亩次;全市畜禽资源化利用率达93%以上,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率100%。